温情话语|确定共赢未来
发表时间:2025年11月12日浏览量:
深秋的黄浦江波涛汹涌。 11月6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2025山东与跨国公司产业生态伙伴对话”如期开始。 60余家境外商协会及世界500强企业高管齐聚,25个重大项目现场签约,6城市背井离乡推动产业生态……
这次跨越山海的对话,不仅是山东与世界的年度约会,更以“投资山东,共赢未来”为注脚,向世界传递出明确的信号:在不确定性较高的国际环境下,山东以确定性锚定,绘制与跨国公司合作共赢的新图景。
发展的确定性是山东最坚实的基础。
山东作为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始终以高质量发展为动力评论。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重生,新兴产业不断涌现。构建了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医疗健康等多元化产业结构,为跨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稳定的投资回报预期。无论是大型跨国公司拓展业务版图,还是新兴科技企业寻找产业落脚点,山东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明确的发展方向都给了他们足够的信心和保证,使山东成为深耕中国市场的首选。 “十四五”以来,累计吸引236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946个。这种基于实力的信任使得合作能够超越短期利益追求,走向长期象征意义。开放的保证,是山东最包容的胸怀。
山东始终将开放理念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从连续八年举办跨国公司企业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到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儒商大会等重要平台的常态化运作;从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的功能升级,到“一带一路”朋友圈的不断扩大……山东的开放不是口号,而是制度开放的不断深化。以上合示范区为例,作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累计开行中欧货物班列4954班,到达上合组织23个国家54个城市。 “专列+交叉”等新模式“边境电商”和“班列+冷链”让山东机电产品、农产品走向世界,也让引进中亚能源、引进欧洲技术成为可能。今年前三季度,山东省对“一带一路”建设国家进出口增长9.2%,占比64.2%。山东对非洲、中东、中亚进出口均增长超过20%,新兴市场成为上涨主力,开放的确定性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
产业确定性是山东最强动力。
从“工业大省”到“智能制造强省”,山东正在经历深刻的产业变革。全省已培育全国优秀智能工厂22家、“晨星工厂”5657家。人工智能的输出值今年上半年,智能产业规模突破650亿元,增速超过40%。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山东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崛起,以及国际竞争力和产业生态吸引力的不断提升。会上,青岛、淄博、烟台、济宁、威海、滨州等六市轮流推介“产业版图”,在山东形成了“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布局”的完整生态。尤其是对话首次将“产业生态合作”作为主要议题。这一安排不仅展现了山东从“工业大省”向“智能制造强省”转型的雄心和实力,也向世界发出了明确信号:山东以开放姿态欢迎全球跨国公司参与产业生态共建共享。
创新的确定性是山东最活跃的机器。
如今,山东已经形成了从大学研究机构基础研究到科技企业主导研究的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从科技园区集群到整个创新生态系统的优化……不仅为跨国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和发展灵感,也为它们提供了从技术研发到转型成果的全周期支撑。本次对话特别设置“人工智能+制造”圆桌对话。美敦力分享了AI赋能基层医疗的实践,IBM探讨了破解“数据孤岛”的路径,魏桥集团展示了传统纺织行业的智能化转型……这些对话的背后,是风起云涌的纺织行业。“产业链书写创新”的力量正在涌动,推动山东与跨国企业的合作向创新生态共建、产业链协同升级等更深层次领域迈进。
共赢的保证,是山东最诚挚的邀请。
共赢是跨国公司坚定选择山东的“终极密码”。在产业合作上,山东注重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更注重与跨国公司实现互利共赢、协同发展。这一制胜模式,正在让跨国公司在山东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此次签约的25个项目中,既有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新生产”领域以及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的布局;有一种“短期快速”的感觉落实贸易合作,对于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也有“长远布局”。这些项目指向了制胜目标。本次对话嘉宾阵容高规格,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山东产业潜力和产业优势的高度认可。这也意味着山东与跨国企业的合作正在从“投资热土”1.0版转向“生态共建”2.0版。
黄浦江的水流终将与大海融为一体,山东的承诺也付诸了行动。从“真诚山东”到“伟大伙伴”,从“投资热点”到“产业生态”,山东与跨国企业的故事诠释了高层开放的深层逻辑: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开放性与再封闭性、共赢思维取代零和博弈。这个保证不仅写满了山东人自己的高品质代码发展的同时,也满怀诚意与世界分享机遇。 “投资山东,共赢未来”既是山东对跨国企业的诚挚邀请,也是山东对未来发展的坚定承诺,让一段精彩的未来叙事在齐鲁徐徐展开。
文/林伟 
